如果你动过「通过自媒体赚钱」的念头,
这篇文章一定一定一定要认真读完。
放心,我不会贩卖焦虑。
文章里也没有什么广告。
只是内容会有点干,不太好读罢了。
我们先从一个关键逻辑开始。
直播的时候,我做过一个互动:
你如果想通过自媒体赚10万块。
你会用「1000 x 100」的逻辑 ?
还是用「100 x 1000」的逻辑 ?
前者:在1000名用户身上,分别赚100块。
后者:在100名用户身上,分别赚1000块。
琢磨琢磨,你的选择是什么 ?
这篇文章,是以上逻辑的深度版:
自媒体「年入百万」的四种逻辑。
逻辑 01:100000 x 0.5 x 20
逻辑 02:2000 x 50 x 10
逻辑 03:1000 x 1000 x 1
逻辑 04:20 x 50000 x 1
以上四组式子,答案都是100w。
竖着看 ——
100000、2000、1000、20:核心粉丝数
0.5、50、1000、50000:单粉平均收益
20、10、1、1:每位粉丝购买产品的次数
这些数字,都是我假设的。
所以,读完这篇文章之后,你需要基于底层逻辑,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,找出符合自己的「年入百万」的逻辑。
比如:打出组合拳、灵活调整三个参数;
比如:从“年入10万”“月入1千”的目标开始;
* 读起来轻松,落地一定有很多困难
* 这篇文章的重点,是理清赚钱思路
逻辑 01:广告变现100万
100000 x 0.5 x 20 = 100w
我本来不想写这个逻辑的。
因为它不适合绝大多数人。
尤其不适合现在入场的人。
当然了,如果你的公众号有了「10万常读用户」,或者在抖音、小红书,有10万的核心用户(注意:是核心用户),并且甲方也看好你,通过广告年入百万,当然是首选。
10万核心用户,公众号阅读5万左右,一年接20条广告(平均每个月接近2条),年入百万,啧啧啧……太舒服了。
但是!前提是!
你得有10万核心用户!
2021年(以及之后),想通过接广告实现年入百万,门槛只会越来越高。
三个本质原因(划重点)。
原因 01:甲方预算下调 + 直播带货兴起 + 各平台的大号越来越多,三个维度的变量加在一起,导致品牌广告只会找头部、带货广告不断压价格;
原因 02:流量红利消失后,用户的关注列表越来越满,导致「非垂直类账号」的关注率大幅度下降,而做垂直类账号非常考验你的天赋和积累;
原因 03:主流用户的情绪阈值,必然会越来越高;过去60分的内容,现在不及格;过去100分的内容,现在点个赞。120分的内容,才会分享;
所以 ——
如果你想通过“做大号、接广告”实现年入百万,我给你一条「中肯的路径」:
第一步:先加入一家成熟的头部内容团队,比如“网易文创”、“X博士”,或者头部MCN,锻炼2年左右。长见识、补短板。
第二步:两年后,你大概率会放弃“自己做号”的想法,甚至会放弃新媒体。如果没放弃,再用两年的积蓄,博一下。
第三步:成功了自然更好。万一失败了,这样的经历也会帮你找到更好的工作;因为这一年,你又变强(秃)了。
关于“通过广告,实现年入百万” ,
以上,就是我认为最合理的路径。
不过,我更推荐下面的逻辑。
逻辑 02:需求变现100万
2000 x 50 x 10 = 100w
看式子,这显然靠谱多了。
靠谱原因 1:10000个核心用户咱做不到,好好做内容和运营,攒「2000个」铁杆粉丝,难度小多了吧 ?
靠谱原因 2:不需要看「甲方爸爸」脸色,通过销售自己的产品(包括代理的)赚钱,主动权大多了吧 ?
翻译一下:通过两三年的努力,获得2000位铁杆粉丝,同时做出「高性价比」的产品(比如知识付费、社群产品),通过用户的「复购」,实现年入百万。
举个真实的例子 ——
我的朋友“娜老板”,全职在家带娃10年,也报了我的自媒体课程。她和朋友“柒柒”用的,就是这种模式。
她们做了一个《每日复盘》年度社群。
每日复盘打卡、每周共读一本书、每周跑步三次,
送手账、送课程,附赠线下(北京)的瑜伽沙龙。
服务型产品,1天1块,365元。
最近一期,已经招募了300人。
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大家参考的案例。
第一:她们自己长期也在做“每日复盘”,这就属于典型的“擅长+热爱”型定位;
第二:这件事情不仅赚钱,还为别人带来了成长。有额外的“自我实现”价值;
第三:复购率!复购率!复购率!我们把时间线拉长,如果她们真的把服务做好、口碑做好,年度复购率到50%……做到“带领5000人做每日复盘”,并不是不可能。
5000 x 365 = 182.5w
这还没算上衍生品收入。
你可能想问:最初的用户从哪儿来 ?
朋友圈来的,一点点来的。
需求变现,除非你做投放,否则:
不会一夜暴富,而是「水滴石穿」
逻辑 03:品牌变现100万
1000 x 1000 x 1 = 100w
一年服务1000位用户,客单价1000元。
不需要什么复购,每人成交一次就行。
叮咚 ~ 支付宝到账 : 一 百 万 元
是不是感觉,钱太好赚了!!!~
好了,醒醒 ~
百元价位,用户需要「解决某个问题」
千元价位,用户愿意「找你解决问题」
这是两种不同的逻辑。
百元价位:把需求找准、把服务做好、把软文写好、把价格定好,就可以先小步跑起来,「专业级素人」就可以做。
也就是:Professional User
千元价位:除了这些,还需要一样东西:品牌
无论是个人的品牌,还是企业的品牌。
如何建立品牌、占领用户心智、取得用户信任,都是「营销学领域」的重要话题。
而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简单化:
同类型产品里,别人凭什么选择你 ?
如果你独一无二,有多少人需要你 ?
能把这两个问题回答好的话,
你也可以尝试这种变现逻辑。
我们自己,就是典型的案例:
自媒体赋能训练营,1499元;
企业新媒体训练营,1799元;
两个训练营都是28天,都非常的“重” ——
自媒体:22节视频课、3节直播课、3天作业日;
企业课:17节视频课、3节直播课、8天作业日;
同时,还提供了社群答疑、爆款案例库、长期广告扶持、MCN签约等等的服务。
但这些都不是价值核心。
最关键的是:大家通过巨土文化的公众号、我的公众号、我的直播课、我出版的书、我的同事在社群里的运营,对我们建立了认知。
这个认知,就是品牌。
如果你也想通过“高客单价产品”年入百万,一定要明白以上的道理。
即:关注「流量和销售」中间的东西。
逻辑 04:圈子变现100万
20 x 50000 x 1 = 100w
你没看错。
服务20人,客单价50000,100万收入。
200人呢,客单价50000,1000万收入。
到这时候,可能你也会问:凭什么 ?
因为用户买的,不再只是产品。
说的更专业一些 ——
用户买的,是「非中心化产品」
一位粉丝0.5元收益,卖的是「点击」
一位粉丝100元收益,卖的是「需求」
一位粉丝1000元收益,卖的是「品牌」
一位粉丝50000元收益,卖的是「圈子」
购买服务的人与人之间,如果形成了有价值的连接,就会出现另一个价值 —— 人脉资源
客单价越高,这个价值往往越高。
正如那句调侃:
报EMBA的,有几个是去学习的?
醉翁之意不只在酒,
商家自然心领神会。
“ 我们不光提供优质的课程与服务。你看看参加我们的学员名单,都是各个企业的创始人、CXO、VP,在线上和线下的社群里,大家可以互通有无、资源共享、强强联合。”
放心。
能花几万块报课的,都精着呢。
用好一个资源,连本带利就回来了。
所以,很多人终于明白了:
为什么有些课程「定价如此之高」,看起来并不是很值的样子,却有几十人报名 !
第一:逆向选择。
第二:不只卖课。
买卖者皆大欢喜。
围观者一脸懵逼。
剽悍一只猫(猫叔)就是这个模式的典型了。
他的线下训练营:
正式价50000元
早鸟价39800元
核心价值就在这里。
所以人家每次招生的时候,都会强调“入驻名单”,让学员成为课程价值的一部分。
这也不是广告,只是案例。
毕竟,你们连我的课都嫌贵 ,
很明显不是人家的受众嘛
Ok,可以总结收尾了 ——
自媒体「年入百万」的四种逻辑:
逻辑 01:广告变现
100000 x 0.5 x 20 = 100万
逻辑 02:需求变现
2000 x 50 x 10 = 100万
逻辑 03:品牌变现
1000 x 1000 x 1 = 100万
逻辑 04:资源变现
20 x 50000 x 1 = 100万
你会发现:任何一种逻辑,都可以让你「站着把钱赚了」,而不是所谓的“割韭菜”。
你当然更应该从“年入10万”、甚至“年入1万”的小目标开始。
这些这不重要。
真正重要的是 ——
目标背后的逻辑,你想清楚了吗 ?选对了吗 ?
希望这篇文章,可以给到你一些思考。
感谢你的读完、在看、分享、转发。
嗯。
评论已关闭!